编者按:
教育兴则校兴,师强则育强。在letou米兰首页的校园里,有这样一群教育者:他们在三尺讲台挥洒智慧与激情,在学术领域深耕不辍;他们治学严谨、润物无声,引领改革、传帮带扶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,在教学领域树立卓越标杆。
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激励教师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,学校特推出“教学名师系列”报道,从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现场到学生竞赛的指导台前,从教材编写的案头灯下到科研攻关的实验室里,我们将一同探寻他们“教研相长”的密码,感受师者如光的力量,凝聚全校上下笃行不怠的育人共识。
本期,让我们一同走进2025年度校级教学名师——王娇老师的教育世界,解码她以匠心筑师魂的育人篇章。
教师简介

王娇,教授,现任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,沈阳市国家安全智库特约研究员,省级科学传播专家,校教学名师。王娇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,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教研项目,目前主编出版专著2部,教材1本,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她主讲课程《电工学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,曾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、第一届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。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,获得多项国家级、省级奖项。
深耕课堂,以创新点燃求知之火

王娇老师(第二排右二)上台领奖
面对所教授的《电工学》课程理论抽象、内容复杂,王娇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,首创“实验点亮理论”特色教学法。她将电路分析、电磁原理等知识点融入虚实结合的实验场景。学生通过亲手搭建电路、实时观测物理现象,在探索中领悟科学规律。她的课堂从不乏生动:案例教学贴近工程实际,让知识对接应用场景;小组协作搭建思辨平台,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热情;虚拟仿真突破空间局限,延伸实验教学边界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教学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光。”
正是这份执着,让她收获了多项认可。她所主讲的《电工学》不仅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,更是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。
仁爱润心,以陪伴守护成长之路

“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”,王娇老师始终将“育人”置于“授业”之前。课后的她,是学生们口中的“知心姐姐”,面对学生的学业困惑,她耐心拆解难题;察觉学生的情感焦虑,她细心疏导心结;得知家庭困难的学生面临生活压力,她悄悄垫付生活费;看到求职迷茫的学生手足无措,她主动对接企业资源。据统计,她累计为学生答疑解惑已超万次,更用长达数年的陪伴,帮一届又一届学生跨过成长路上的难关。
“王老师的信任与鼓励,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。” 一名曾因挫折陷入低谷的学生,至今对她满怀感激。这份以心换心的付出,不仅让她收获了学生的真心爱戴,更让她多次获评校级 “优秀教师”“教书育人先进个人” 等荣誉,成为师生眼中 “有温度的教育者”。
教研相长,以智慧赋能专业建设

王娇老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。她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教研项目,主编出版专著2部、教材1本,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,同时,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、引入横向课题,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。
她致力于将前沿的智能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,有效赋能人才培养。在其悉心指导下,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于多项高水平竞赛中屡创佳绩。尤其在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,团队不仅斩获辽宁省金奖,更一举夺得全国三等奖,成果斐然。
初心如磐,以担当诠释师者本色

从深耕一线的教学能手到统筹全局的管理骨干,王娇老师变的是岗位,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始终未改。作为共产党员,她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,帮助师生筑牢思想防线;以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标准不断鞭策自身,用严谨的治学态度、温暖的人格魅力,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标杆。
十余年坚守中,王娇老师用创新教学激活思维、以仁爱之心润泽心灵、靠科研探索拓展边界,借管理智慧擘画未来,生动诠释“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”。在她身上,尽显新时代高校教师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使命担当,也藏着师者匠心——平凡中见伟大,细微处显情怀。她的故事仍在继续……


